這次懷孕真是多工, 從之前中後期一次慘痛ㄜ不出來之經驗後, 請醫生開了藥藥, 症狀有好轉就稍稍停藥, 未料兩星期前開始另一階段挑戰....屁屁有肉肉凸出來, 走路超矮喲....一兩天好, 一天又發作, 每次上廁所都有莫名的壓力, 於是上網先找了些資料, 也打了電話跟阿母求救, 初步自檢可能有"痔"來襲.... 現在只剩17天, 目前狀況穩定,自覺算輕微小痣症狀,每晚一包軟便劑, 看了下方文章也比較有點頭緒, 網路真方便, 在家也可以輕鬆做家庭護理, 尤其身處異鄉更是有撫慰人心的作用, 當然囉, 有必要還是要請醫師診療的, 希望我的小痣可以在小瓢蟲落地後跟我揮一揮衣袖, 輕飄飄去吧~
《NEW》懷孕婦女的痔瘡問題
振興復健醫學中心林華卿醫師振興復健醫中心大腸直腸外科 主任 |
俗稱:「十男九痔」,可見痔瘡是一種常見的疾病。但是,事實上痔瘡不是男性專利,九成五熟女罹患痔瘡不自知。在醫學上,「痔」是一種靜脈曲張的現象,最常引起的原因是排便不順暢,譬如有便秘問題的患者,解便時較費力,造成肛門擠壓,導致局部靜脈回流受阻,最終使得肛門黏膜或皮膚下的靜脈鼓脹,逐漸形成「痔」的凸起,久而久之,患者開始出現出血、脫肛,甚至腫痛與搔癢。因此,痔通常是長久便秘的結果,並不是造成便秘的原因。另外,如果當肛門的靜脈回流不佳時,例如懷孕的後期子宮壓迫下腔靜脈,也是造成痔瘡發作的常見原因。
由於婦女在懷孕期間荷爾蒙的變化以及子宮造成的壓力,容易引起痔瘡的發生。據文獻統計大約有25%~35%的孕婦有合併痔瘡的問題,甚至有研究指出,到了懷孕最後三個月,八成五的孕婦都受到痔瘡的困擾,很值得注意。
孕婦經常有便秘的問題,造成原因並不完全清楚,有文獻指出孕婦在懷孕第二、三期,由於黃體激素升高,體內的荷爾蒙會改變,使得腸胃蠕動變較慢,食物停留在腸胃道的時間變長,在大腸吸收水分增加後,使孕婦的排便功能變差,因此產生了便秘的問題。另一方面,孕婦的生活的活動量降低,胃腸蠕動減慢,糞便在腸內停留時間較長,糞便內水份被再吸收導致糞便乾燥,更加重排便困難。當便秘發生時,乾燥的糞便在排泄時擦破痔黏膜而出血,甚至使原有的痔瘡脫垂於肛門外而水腫、充血,所以罹患痔瘡的孕婦往往因肛門劇烈疼痛,行動不方便而更怕排便,形成惡性循環。
到了懷孕後期,胎兒成長使子宮日益變大,隨著子宮逐漸擴大,逐漸壓迫到骨盆腔中的靜脈,下腔靜脈受壓也日漸加重,導致肛門附近的靜脈回流變得不順暢,造成痔瘡的發生。另外,孕婦分娩的時候用力過度,痔瘡會更嚴重,造成脫肛、出血及劇痛。
若是出現痔瘡的症狀,除了飲食及便祕的控制之外,溫水(40~50℃)坐浴十分鐘可以緩解肛門疼痛,也可以使用痔瘡的外用藥物來治療。痔瘡藥物的成份大多含有止痛劑、消炎劑及類固醇,一般認為這些局部用藥對胎兒是安全的,雖然目前並沒有嚴謹的臨床試驗來證實這點,但是臨床上並未發現會對寶寶帶來傷害。
除了懷孕本身容易造成痔瘡的產生外,孕婦原本就存在有慢性便秘、低纖維飲食及水份攝取不足都容易引發痔瘡。因此孕婦在懷孕期間,更要注意膳食纖維及水份的攝取,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,必要時使用軟便劑改善便祕問題。但若在懷孕期間出現痔瘡,則治療的目標以緩解疼痛症狀為主,溫水坐浴及軟便劑為主,局部的軟膏及栓劑也有作用,但是使用軟膏栓劑時,必須使用安全的藥物。一些含有類固醇的藥物,尤其是懷孕初期婦女應盡量避免使用。因為許多的痔瘡問題會在生產之後自動改善,手術治療最好等到生產完一段時間後再考慮進行。但是,若症狀嚴重,外科療法也不能避免。需要手術時應該盡量避免在懷孕初期,因為那是胎兒器官形成的時期。懷孕末期時,因為孕婦的肚子較大,較難安排手術時的姿勢,而且怕因手術而提早生產,所以手術最好在懷孕中期。手術時最好使用局部麻藥,而且避免手術前給藥,使用藥物要避免對胎兒產生不良反應。
|
留言列表